关于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考与建议

必须深刻认识到数据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大数据战略,持续完善大数据要素属性,健全我国数据标准、产权、交易、安全等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以高质量的数据要素供给,充分释放数字红利,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兴起,并深刻改变世界竞争格局、产业发展形态和商业治理模式,加速重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关键要素以及核心资产,也是助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加快数据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确保我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发展先机,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与既有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从而引发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高阶形态跨越。应当看到,不同的社会形态对应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更迭转换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主导生产要素更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根据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定义,生产要素是为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社会资源,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为经济发展系统提供基础与动力来源。因此,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经济时代,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和劳动力是这一时期的主导生产要素;进入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将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集合纳入工业化大生产中,并成为主导工业文明前进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时期资本以及开展工业化生产所依赖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主导生产要素;此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特别是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崛起,数据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并发展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围绕数据的搜集、加工、挖掘、分析过程中释放出的数据生产力,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体现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及世界各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计划以及我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部署,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加快向工业领域渗透,驱动生产方式深刻变革,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经济发展质量快速提升。

图片

(二)准确把握数据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

数据作为一种具有其独特属性的新型生产要素,可以突破传统要素供给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数据的非竞争性,即区别于石油等物质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数据可以重复使用、不断产生新的价值,数据资源的使用是非竞争性的;二是数据的无限供给性,即数据总量趋近于无限,快速增长的数据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三是数据的低成本复制性,数据流动性强,复制使用边际成本低,使用过程中非但不会被消耗,反而能产生更多数据。四是数据的规模报酬递增性,数据带并不遵循传统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规模报酬随着供应量持续递增,计算设备的更新以及算力、算法的改进又进一步为其赋能。五是数据的强渗透性与辐射性,作为基础性资源,数据还能提升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认识数据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

一是从企业发展层面看,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和规划生产经营,更加有效地进行判断和预测,从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数字要素可以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加快推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运营,为经营管理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转型的基础就是基于对数据要素的大量积累和有效发掘。此外,数据资产也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未来学家凯文·凯利认为,有价值的数据资产是一家企业的核心价值。数字资产表有望成为继企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之后的第四张报表。

二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层面看,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加强,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交互网络,决策的难度和复杂度空前提高。起初,各经济主体可以基于自身数据做出决策。进入数字社会后,协作竞争已经上升至全产业链层面乃至生态系统层面,组织决策更加依赖于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分析计算。此时的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也是打造企业新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特别是,数据要素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特点,可以打破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制约,使经济的永续增长成为可能。此外,数据要素还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效率、发展动能深刻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驱动经济增长的动能也随之转变,当前实体经济已从主要依赖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为依靠科技驱动的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而数字要素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的先决条件和现实路径。如在数据要素的基础支撑下,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在诸多领域加速融合,衍生出了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云平台等新业态。

三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层面看,数字社会的宏观调控与国家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随着产业分工协作的不断进化,各经济主体的决策模式在数据要素驱动下不断升级,微观层面的生产函数和中观层面的产业数据逐渐变得复杂敏感易变,这就必然要求政府宏观层面的感知、决策和调控手段同步发展,借助大数据手段,可以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风险事件的感知更准确、更敏锐,制定调控措施的决策过程更快,调控措施更有针对性,对调控效果实行更好的监测反馈措施。因此,数据要素也是推动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模式深层次变革,加快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二、党中央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重要作用

我国对数据的认识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明确数据作为战略资源阶段,二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阶段,三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阶段。当前,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更加要求强化数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一)明确提出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

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大数据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2015年9月,国家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并就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部署,制定了制度框架,提供了方向指引。大数据至此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2017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提出强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应用创新,完善发展环境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打造数据、技术、应用与安全协同发展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并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利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二)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战略定位。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数据参与收益分配、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供了制度依据,也标志着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从投入阶段发展到了产出和分配阶段,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

(三)进一步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2020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数据是继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并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大数据日渐成为工业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2020年5月,《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要求加快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据高质量汇聚,统筹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深化数据应用,完善数据治理。

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据共享交换,研究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意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我国数据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政策环境正在逐步完善。

三、数据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路径研究

数据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世界万物都在互联互通,也在被迅速数据化,形成了大数据资源。大数据资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智能化工具,加速了人类智慧物化进程,逐渐发展出数据能力,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把握趋势、改造世界的一种全新思维模式,并通过广泛渗透应用于各要素、各行业、各领域中,促进了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一是从数据到数据资源。数据只有足够“大”才会有价值。就我国而言,14亿众多人口、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巨大的内需潜力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大数据生产的宝矿。而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5G、移动互联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海量数据的积累从技术上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数据资源大国和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接近10亿,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IDC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共产生了7.6ZB数据,占全球数据量的比重为23.4%。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产生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至175ZB,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6%。数据存储公司希捷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数据市场仍将以超过全球平均增速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我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活动最集聚、数据产量最大的国家。可见,未来世界将生产出超级数据,超级数据的量变将引发超级智能的质变,引领生产力快速发展。

二是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能力。海量大数据,在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充足的现代计算能力以及能够把数据、算法、算力连接起来的网络基础设施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全面集成与全方位支撑下,数据价值得以充分挖掘,形成了数据能力。数据能力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认识客观世界、感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由此形成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新手段,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具体来看,围绕海量数据分析处理需求而产生的分布式计算、高性能计算、云计算、雾计算、图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算力”体系成为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算法”帮助人类发现规律并提供智能化支撑,而以5G、NB-IoT、TSN为代表的现代通讯网络将三大要素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了协同作业和价值挖掘。因此,“算法+算力+网络”的体系架构实现了对数据的赋能,形成了可供分析、诊断、预测、决策等支撑人类智能活动的有用数据,数据红利得以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分析决策更加倚重对大数据的充分挖掘而形成的智慧支撑系统,数据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三是从数据能力到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是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数据要素驱动不仅指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即数据产业本身的发展,还包括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即数据要素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带来的辐射带动效应,这也是各行业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管理方式,改变组织形态,形成新的发展模式的过程。目前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零售、交通、能源、教育、医疗、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等多个领域。以制造业为例,数字化推动了大规模的柔性、定制化、分散化生产,缩短了研发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决策支撑能力。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是经济转型、推动人类经济形态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长率为15.6%,实现增加值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7.7%。其中,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整个数字经济的比重高达80.2%,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北京数字经济规模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从就业情况看,数字经济以三分之一的市场规模,带动了四分之一的就业。

四是从数据能力到全要素生产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有别于土地、资本等其他要素,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溢出效应,通过对其他要素的耦合、渗透、改造、提升等赋能过程,可以放大其他生产要素的效率和价值,形成对其他要素资源的乘数效应与效率倍增,加快推动低阶要素向高阶转化。此外,基于人工智能、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集合与集成,数据可以实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强耦合,形成“核聚变”反应,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爆发增长。

五是从全要素生产力到全面增长力。 “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万物加速互联互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融合发展态势,推动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广泛链接与深度融合,数据正在爆发出更强大的增长动能。未来,数据将会在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加快生产模式、组织模式、服务体系和商业模式变革,实现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社会建设,加快智能化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央提出要加快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加快推动数据要素转化的政策建议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技术迭代频率不断加快,决策系统复杂度、难度空前提高,对数据支持的依赖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资本红利正在逐步让位于数字红利。要加快实现数据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必须深刻认识到数据对经济持续增长、国民福利提升、世界格局调整乃至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发展质量的高度,全面实施大数据战略,持续完善大数据要素属性,健全我国数据标准、产权、交易、安全等体系,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以高质量的数据要素供给,充分释放数字红利,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一是明确产权归属,探索实现方式。要实现数据生产要素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必须解决其商品化、资产化问题。前提是明确数据权属、界定数据价值,找到转化路径。当前,我国推动数据要素商品化、资产化的机制仍然缺失,数据要是权属衔接不清,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缺乏明确界定,数据收益权也无从得以保障。此外,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资产估值体系及方法,数据价值认同度也有待提升。要坚持明晰产权、界定价格、探索资产化路径的原则,围绕权属界定、标准制定、成本测算、定价机制、收益机制等核心问题,加快完善有利于数据资产化的各项政策制度。要从法律层面对数据的产权属性予以清晰界定,为数据交易提供法律基础。要建立数据资源定价机制,完善数据要素分配机制,健全数据流转制度体系,探索数据价值转化现实路径。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培育要素市场。当前,我国数据公开、数据准入、数据交易、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探索建立数据准入机制,完善数据交易制度,规范数据市场治理,形成完备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要完善数据开放共享、准入监管、数据使用、数据交易、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快数字化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推动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健全数据管理安全保护机制,强化外部监管体系,建立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管理和保障体系。加强数据政策之间的相互协同、相互配套,推动形成有利于数据使用及转化的良好生态环境和长效机制。

三是加快资源整合,推动共建共享。当前,我国数据规模庞大,但行业、部门、主体之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较为突出,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协调难度大,数据流通不畅,共享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合力。还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处于睡眠状态,潜在价值难以释放。当前,我国有80%左右的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中,能否深度挖掘并开放利用政府数据源,成为关键所在。要加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非营利机构、企业等不同数据主体的交流合作,通过市场机制,完善数字生产关系,打通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推动数据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加强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手段加强数据资源的再分配调控,弥合因为数据参与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鸿沟,实现数据治理一体化、协同化。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自主数据产业链。加快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采-存-算-管-用”等数据全生命周期开展全过程管理,让数据存得了、流得动、用得好,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强数据生产要素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加强平台建设,建设包含“数据+算力+算法”在内的通用技术平台。发展MEMS传感器、IoT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中心,补上云计算、边缘计算等计算短板,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算法以及各种流程模型,持续推进5G、NB-IoT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据、算力、算法的高效耦合与协同发展。通过发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据新型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做强做大新兴经济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安筱鹏.数字基建:通向数字孪生世界的“铁公基”[OL].阿里研究院公众号.2020-04-08.

https://mp.weixin.qq.com/s/u0famty-vOoInizcgk90QQ.

2.于施洋,王建冬,郭巧敏.我国构建数据新型要素市场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电子政务,2020,207(03).

3.戚聿东,刘欢欢.数字经济下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20(11).

作者:申海燕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正高级经济师、咨询工程师(投资),微软系统工程师,具有国家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资格。研究领域为宏观政策研究、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科技创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ocso.com/article/10592.html

(0)
上一篇 2021-09-08 06:24
下一篇 2021-09-09 10: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