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也为地缘政治博弈提供了新平台。
本研究从多维度定量分析了全球网络空间资源的分配与竞争,并从海底电缆和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网络空间虚拟资源竞争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各国围绕网络空间的竞争和博弈催生了网络地缘政治的概念,其理论核心是“网络权”,主要研究网络空间中国际行为主体如何将实体网络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转化为现实权力,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在网络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网络空间的关键组成要素,网络基础设施、虚拟资源、人才技术、专利标准、数据软件等构成了制网权争夺的基础。
发达国家凭借产业能力和技术优势,掌握着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争夺和控制网络空间战略资源,加剧了全球网络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两级分化。
网络空间物理基础设施分布
作为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设施,海底电缆承载着全球99%以上的国际互联网数据流量,大部分海底电缆连接欧洲、北美洲和亚洲。
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空间分布十分不均匀。
全球共有464条海底电缆将181个国家或地区相连接。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球海底电缆网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网络中最突出的节点为埃及、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具有较高的特征向量中心性,表明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海底电缆联系最密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枢纽节点,在整个网络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承载着大量的过境互联网数据流量。
全球海底电缆网络
社团聚类的结果表明各大洲内部国家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大洲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少数几个国家完成。
不同社团内部呈现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如以美国、埃及、科特迪瓦为中心的社团呈现出明显的放射状结构,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组成的社团则表现出较为松散的网状结构。
中国与其他大洲国家通过海底电缆相互通信,需要经过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且大部分登陆节点分布在香港。中国大陆的登陆点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青岛、上海和汕头,分别与美国、日本、欧洲相连。
网络空间的虚拟资源分配
相比于全球财富的分配不均程度,网络空间虚拟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更为严重,通过计算各类网络空间虚拟资源的基尼系数,表明其分配均存在悬殊的差距。
全球网络空间虚拟资源分配的洛伦兹曲线
从大洲和国家尺度上看,北美洲和欧洲在全球网络空间的虚拟资源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少数人口占据了大部分网络空间虚拟资源。
亚洲占全球人口总数接近60%,仅拥有24%的IPv4地址、27%的IPv6地址和18%的ASN;非洲人口占17%,拥有的各类网络空间资源平均仅约3%。
全球网络空间虚拟资源分配
美国在各类网络空间虚拟资源的控制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各类资源占比均为全球首位,平均每千人拥有4870个IPv4地址。
中国在IPv4和自治系统的资源竞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平均每千人仅拥有240个IPv4地址;在IPv6分配方面,中国的劣势局面有所改善,IPv6地址总量排名第二,占全球的15.9%。
讨论
海底电缆线路的规划和登陆点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海洋环境、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全球海底电缆的分布格局。
当前,全球海底电缆的分布形成了以吕宋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为主的几大国际互联网数据流量“咽喉”要道。这些通道与全球海洋航线所经过的战略通道相互重合,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至关重要,区域内任何海底电缆的损害都将造成巨大的网络连通性危机。
中国海底电缆建设目前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海底电缆的规模无法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及数据通信行业相匹配,登陆点数量过少且位置单一,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恢复能力有限。
此外,针对海底电缆的网络攻击以及各国情报机构对海底电缆系统的监控活动严重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美经常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在亚太地区海底电缆上牵制和打压中国,禁止将部分海底电缆接入中国,并阻挠中国企业参与海底电缆建设。
从网络空间的虚拟资源分配看,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深了全球数字化的鸿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网络空间虚拟资源分配的主导权。
中国人口众多,网络规模庞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网络以及商业运营的发展迫切需要大规模的地址资源,因此必须尽早和更多地争取充裕的IPv6地址资源。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增加了人们对于网络空间的依赖,催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场景,推动着各国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这种转变也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剧了全球发展不平等的风险。
中国应大力推进国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投入到全球网络空间关键资源控制的竞争之中,从而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抢占发展主动权。
与此同时,必须全面加强国家网络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网络和数据安全,加强网络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绘制网络空间地理图谱,实现网络空间的“挂图作战”,构建国家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
建议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新舞台,掌握更多的网络空间关键核心技术和资源,才能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加快海底电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把握全球海底电缆新旧更替的时间窗口,加快中国海底电缆的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布局,将新的海底电缆线路建设提上日程,并提高海底电缆登陆点的多样性。
同时,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电缆的全球布局和规划,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面向北美、亚洲、欧洲和非洲方向的海底电缆投资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服务提供良好的信息通信能力支撑。
合理规划中国数据中心的产业布局,在现有数据中心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推进数据中心产业化发展,满足战略性信息基础资源储备的需要。
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国家标准和法律制度,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卫,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应急响应和恢复能力,维护中国数据安全和数据主权。
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全球网络空间关键资源的竞争当中,积极开展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参与国际规则博弈,提高互联网话语权。
制定完整和长期的网络发展战略与规划,推动网络流量、网络应用和服务由IPv4向IPv6过渡,从基础设施建设、地址资源申请、标准制定、关键前沿技术研发、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管理和防护等各个方面推进IPv6的大规模部署。
本文作者:陈帅,郭启全,高春东,郝蒙蒙,江东
作者简介:陈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公安部网络空间地理学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江东(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公安部网络空间地理学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1年第22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iocso.com/article/17476.html